
11月,新设计建造的7.8米玻璃钢工作艇上船投入引航接送生产。该工作艇在原艇型基础上,对上建艇壳进行了优化改进,升高了客舱入口高度,方便乘员舒适出入。为实现更好的防水效果,客舱左右铝合金舷窗内侧加高窗户挡条;改用整体框架式结构,从而在外观和强度、使用寿命及使用便利方面都得到提升。乘员座椅也由当初的普通升降款式,改换具有减震功能的弹性座椅,大大提高了乘员在小艇颠簸时的舒适性,降低小艇工作人员腰部受伤风险。
除了客舱乘坐功能改进以外,工作艇结构强度也用上了建造工艺新技术,艇体铸模成型采用真空导流工艺,这使得树脂胶水和玻璃纤维结合密度更高,强度更大,较老式工作艇单艘重量减轻了300多公斤,为节省燃油消耗做出了贡献。工作艇在靠离被引船时,难免会发生与大船剧烈碰撞,这就使得工作艇甲板两舷护舷结构经受强度和韧性的考验。考虑以往船体漏水多由护舷破损所致,新艇在护舷改进方面做了尝试,除了采用成型橡胶不锈钢压条结构外,固定螺丝使用单头固定镶嵌形式,避免贯穿连接给使用后期带来密封不良的隐患,为小艇服役寿命延长再筑安全保障。
工作艇动力方面安装了270马力的水星V3.0机器,驾驶台配置Vessel View 703多功能集成数显、液压方向机,给驾驶操作人员提供更强动力和更轻便操纵。机舱盖板泄水环槽加大流水口径,采用开槽向后直通排泄,排泄顺畅后可降低上浪积水漏入机舱的可能。客舱进口右侧座椅下方位置预留空调安装空间,为后续加装空调做好准备。新艇还在电气线路安装密封性、检修方便性方面做了改进,航行灯信号灯光源亮度选型做了提高,增强海上工作艇移动辨识视觉。
后续,引航工作艇设计建造在安全性、舒适性、可靠性等方面仍要不断求新求精,在有力保障引航接送设备服务能力的同时,将前沿科技运用到接送生产设备中,让引航工作艇成为长江口一张靓丽名片。